TechDays 2011隨堂筆記0914
3 | 11,472 |
【開發人員應做的測試】
- 要落實UnitTest很花功夫,可能要多耗費1.5倍的時間,要實現不容易,除非老闆很有決心,不過這種老板通常也沒人受得了
- 測試的難度: 愈多人參與難度愈高!
- 利用Visual Studio 2010 Ultimate進行網頁整合測試
* Web Peformance Test功能
* 可使用IE測試錄製器錄下所有瀏覽操作,做為後續測試依據
* 驗證規則: 可以指定執行時間上限、檢查<title>或特定HTML標籤、HTTP Status Code...
* 提供CSV當作資料來源,指定測試各步驟的URL及測試參數
* 擷取規則: 將一張網頁的內容擷取出來做為後續輸入參數,存入預先宣告的參數,供隨後使用
* Binding語法: {{DataSource1.Report#csv.URL}} - 負載測試
應在開發過程中反覆執行,儘早發現問題,愈早發現成本愈低,並以找出最大瓶頸為首要工作
VS Ultimate版本: 使用Controller控制多個Agent聯合攻搫,產生可觀的負載 。實務進行時,可能需要Lab Management,用100個VM跑100個Browser
"考慮時間"(怪翻譯?): 發出Request後的等待,調節產生的負載大小
Smoke Test: 買電器回來先插一下電看會不會冒煙,初步測試
測試混合設定: 多個測試一起進行,並可設定比例。ex: 查詢75%、新增25%
網路混合: 模擬網路Delay
瀏覽器混合: 若Web針對不同瀏覽器丟回不同內容,可用此模擬真實環境
可蒐集Server的效能Counter,但太忙時可能會收不回來
支援用SQL Profiler追蹤SQL執行狀況,可統計不同指令的執行次數。
啟用TestAgent才能產生夠大的壓力,不然只會用一顆CPU模擬250個User。(每1000User要加買License,現已改為吃到飽,實務上有8,000人的模擬需求) - 測試本身對效能也會造成影響: 例如: IntelliTrace會讓執行變慢
- 另一個測試工具: Test Runner,測試結果存成XML
- 自動程式UI測試
* 可以吃Test Runner的存檔
* <input type=”password”>的輸入會加密才放進變數裡,測試時會解密
* 錄製->Gen Code
* Feature Pack 2 - 提供Editor,GUI修改.uitest,存檔後GenCode
* 錄製過程可以截圖存成圖檔,供事後比對或存查
* 錄製結果會識別Control/Element,而非座標軸。WebForm通常會有Unique Id,但WinForm就不一定 - 節約資源: 善用using (…) { } / Window.close() 以免耗用過多CPU/RAM
- (如意算盤)教導非開發人員使用VS2010投入測試工作
【BoF自動化測試實戰經驗分享】
- 為什麼需要測試? 測試為開發者帶來信心! 減少面對改變的恐懼~~~
- 系統整合出錯,責任屬該? 測試結果可以保護自己
- 改了程式,其他會不會壞掉? 讓測試來回答
- 交付程式時,透過測試來證明品質
- 其他模組尚未完備時,透過測試驗證自己程式是否正確(會用到IoC、Mocking技巧)
- Case: 有些茶包只在真實環境才會現身,故理想的狀況最好有獨立的測試環境,便於模擬出錯情境(即便如此仍未必可重現)
- 程式撰寫 vs 測試 投入的時間? 實務上測試反而花比較多時間,但傳統上預估時程時,大部分資源被保留給Coding
- Bug愈晚修,成本愈高... 透過自動測試用較低成本、較短時間得到測試結果,可提早發現Bug
- 實現自動測試需要可觀的成本,如何說服管理者? 撰寫測試程式的成本是可預估可控制的,會收斂的,與後期處理Bug的成本相比很划算
- SEARCH: Setup, Execution, Analysis, Reporting, Cleanup, Help
Setup/Cleanup通常是比較困難的部分 - 困難點: 如何實現允許測試被無限多次反覆執行(例如: 要解決PK重複問題->切出獨立資料庫[需要MIS/DBA的協助]/Snapshot技術)
- 實務面常面臨的挑戰:
* 開發時程未保留實做自動測試的時間
* PM短視近利
* 開發團隊抗拒改變
* 缺乏測試環境
* 缺少測試資料及測試腳本 - 測試建立後,維護人員是最主要的受益者(註: 換句話說,寫測試程式是良心志業)
- 突破困境:
* 找不到時間點做測試(一行Code也抽出來寫測試程式,有開始就有進展)
* 程式無測試性->沒有測試就不能重構->沒有重構就沒有可測試性
(先用"黑箱整合測試"輔助,確保整體的Input/Output正確,再一小塊一小塊拆出小單位進行測試、修正、重構) - 自動測試常見的杯具
耗費了可觀時間建立了測試,但...
* 維護者不看測試結果、不寫測試程式
* 破窗理論: 棄守第一個堅持後,之後就會一路墮落到底 - Production Code與測試專案是生命共同體
- 血淚教訓,變法者常不得善終: 既得利益者反撲、人性抗拒改變 ==> 別試圖變法,漸進式改革
- 文化 = 多數人的價值觀 => 想辦法讓自己成為多數人(自古以來,人多欺負人少乃天經地義之事)
- 整合測試 vs 單位測試 => 黑箱,只看輸入輸出 vs 白箱,要遍及程式邏輯
- 怎麼開始?
* 版本控管
* 排除程式相依性
* 建立第一個測試專案及第一個單元測試
* 建立第一個可執行的自動測試
* 爭取主管同意與支持
* 找一個可控制風險的小專案,找到不知江湖險惡的熱血青年,嘗試第一個落實自動測試的專案 - 寫測試程式常見的錯誤:
* Hard-Coding路徑
* 複雜度過高
* 看到結果時,無法一眼了解問題所在
* 誤報: 對的程式報錯、壞的程式報對
* 龜速測試: 沒將單位測試跟整合測試分開,單位測試求快求輕,執行頻率高,若混了整合測試,將會很痛苦
Comments
# by dave
這篇好幾句說中我之前情況(茶) 有測試,你才會對自已寫的東西有信心。 (這跟待過製造業思維非常相近)
# by 91
我濕了,黑大整理的重點摘要,比我講的還好...我這週末也會花時間,把一些我想講而沒講的,再補上去。 感謝黑大鎮守在教室後方,講得不是挺順的,希望不會浪費到你太多時間 XD
# by Jeffrey
to 91, 您太謙虛了。講得很好,聽得出都是親身實戰的血淚經驗,不是開嘴砲打高空,你一定沒注意到我在台下頻頻點頭如搗蒜 :P,受益頗多。不過,我還是覺得,"實踐自動測試"還真的是對毅力、人性的嚴峻考驗,是很不簡單(甚至可遇不可求)的成就哩,能聽到你的經驗分享很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