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V AC 轉 DC 懷古:從磚頭到鳳梨酥
| | 0 | |
最近在整理雜物,資源回收一批早年家電遺留的 110V 轉直流電整流器,其中幾顆應該有二十多年歷史。
上了年紀的朋友應該對這種拳頭大小黑磚頭似的整流器不陌生。塊頭不小,電力輸出卻很一般,手邊這幾顆分別為 12V 800mA、9V 500mA、9V 1A、7.5V 400mA...。其中最重的 12V 800mA 重達 378g,相較左邊平板 Type-C 充電頭不到 60g,輸出可到 5V 3A 或 9V 2.77A,重量有六倍,輸出功率只有 1/4。(這顆 Type-C 充電頭輸出電流算大偏重,一些 5V 1A 的充電頭甚至只要 20 公克)
會有這種差異,我約略知道是二者電路原理不同,但對詳細原理一知半解,這篇做個整理。
早期交流電轉直流電主要靠線圈式變壓器降壓後供電,變壓器由鐵芯和銅線圈組成,其輸出功率與體積及重量成正比,110V 轉 12V/9V 需要較多線圈匝數,一顆 10W 的線性變壓器重量約 300g 參考,這足以解釋老式整流器為何隨便都 300g 起跳。
現代交流轉直流多已改用開關模式電源,利用 MOS 開關(MOSFET,金氧半場效電晶體)以高頻率(65k+ Hz)切換開啟及關閉模式控制電流輸出再變壓降到所需電壓,頻率高的好處是可以用較小的變壓器、發熱損耗也低。
圖片來源:變壓器方式和開關方式的比較
若對線圈式變壓器與開關模式電源原理有興趣,工科男孫老師有支科普影片介紹得很清楚,另外,泛科學這支 GaN 氮化鎵充電頭怎麼做到又小又快?影片也非常值得一看。
這就是為什麼現代 110V 轉 12V/9V/5V 的電源供應器(或充電頭)輸出電流更大,能源效率高,體積卻大幅縮小還不發熱的原因。要說缺點,大概只有高頻可能產生電磁干擾(EMI),需要透過濾波或屏蔽手段降低影響。
科普完畢。
Comments
Be the first to 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