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隨 AI 熱潮,不意外地出現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主張:「AI會取代白領工作」 日本企業家警告九成上班族將面臨失業。堀江貴文的論述邏輯是:AI 可以寫 Mail、做簡報、做 Excel,還能寫程式、偵錯,能取代相關職務扮演的角色,導致基層白領(行政、初階工程師)被視為非必要人力,因而被公司裁員,他預估將有九成白領工作者失業。

我有一些不同看法。首先,ChatGPT 離可靠能 100% 信任的強人工智慧(AGI)還有一大段距離,未提出科學證據便斷言 AI 很快會發展到何種地步,主張過於薄弱。然而,現階段還存在缺阱的不完美 AI,雖然不能取代人類,就已經會跟人搶工作了,但人會因此失業嗎?未必。

前陣子陸續寫了 ChatGPT 離 AI 取代人類還有多遠?GPT-4 強勢登場後,離 AI 取代人類只剩多遠?,伴隨一些討論,一路下來我的心境有了不小的變化,從震撼、驚慌到平靜看待。

雖然字面用「AI 取代人類」,但大家都有默契,這裡說的取代不是魔鬼終結者、全民公敵那種電腦造反統治人類的電影情節,而是與我們切身相關,馬上可能面臨的問題 - 以 ChatGPT 的 AI 程度,會不會取代我在職場的角色,搶走我的飯碗?(註:AI 還有許多道德、法律、公平正義層面的議題,這裡不談,只聚焦對人們工作的衝擊)

有許多人主張「ChatGPT 的回答經常錯誤百出,用它取代人絕對會造成災難」,這個觀點完全合理,即便 ChatGPT-4 有一定的推理能力、正確性也顯著提升,我們仍能輕易找到荒謬可笑的誤判實例,俯拾皆是,即便未來多整合上網查詢、專業資料庫、數學運算模組補足缺陷,但預期短時間內它無法具備與人類相當的判斷精準度,錯誤率仍高到無法被忽視。在此前題下,ChatGPT 只能扮演輔助角色,需要由人做最後確認及把關,以確保品質。我不認為可以讓 ChatGPT 當法官、當律師,甚至當客服,如果真的這麼幹肯定是場災難,但有問題的是做這個決定的人,而不是 ChatGPT。

換言之,即便 GPT 能力提升再提升,擴充再擴充,終究是輔助工具,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的工作,至少在可預估的未來是如此。所以短期不至於上演「公司資遣某類職務的員工,全面改由電腦提供服務」的狀況。

講到這裡,可能有人會下結論:「安啦! GPT 能力還差一大截,幹嘛擔心工作被 AI 取代?」

本來我也這麼想,直到認知了另一個觀點 - 工作方法或工作效率的改變也會導致工作機會減少,即便 AI 還做不到十全十美,不能完全取代人,便能搶走部分人的工作。

舉個例子:假設某研究機構每天平均有 16 件資料彙整作業,需查詢閱讀歷史檔案、整理消化,撰寫摘要做出總結,若每次作業平均需花兩小時,以一天工時 8 小時計算,需聘請 4 名研究員 (8 * 4 == 16 * 2)以消化每日工作量。

假設導入 AI 工具後,AI 只需一分鐘便能產出摘要總結,但存在 15% 的錯誤率,尚需要花半平均小時人工校對及確認,此時每個人完成一件資料彙整作業的時間由 2 小時縮短到半小時。撥一下算盤,每位研究員一天 8 小時便能完成 16 件作業,那我們還需要聘請 4 名研究員嗎?研究員這個角色並沒有被 AI 取代,但有可能有 3 名研究員得找新工作。

這個例子裡有幾點可以思考:

  • 誰會是留下來的那位研究員?為什麼?
    (因為他最熟 AI 工具?手腳最俐落最少出錯?恰巧是老闆的姪子 總之,將完成一次內捲)
  • 其餘三位研究員該找什麼新工作?
  • 有沒有可能,最後還有維持四位研究員,但變成每天接 64 件彙整工作?

如果把這波 AI 革命想像成工具的提升躍進,那麼,這在人類歷史上已不是第一次發生,蒸汽機、引擎、電力、電腦、網際網路、搜尋引擎、行動裝置... 每一件都是,想想也就沒有那麼可怕了。

電鑽、電鋸發明後,木工這個職業並沒有被取代(要等人形木工機器人出現後才會吧),但只會手工鋸跟手工鑽的木工肯定很難接到工作 (一天只能做其他人兩小時的進度,誰會聘用?)。因此,實際的演變是使用電鑽電鋸成為木工基本技術,整體木工產業的產量比手工具時代提高 N 倍;設計師估算工時進度時,也以使用電工具為前題,裝潢裝修時間縮短,可以承包更多案子。木工沒有大規模失業(至少學會電工具的沒有),至於社會整體木工需求有無提升,木工們有沒有賺到更多的錢,則與景氣、經濟發展相關,最終靠市場供需法則決定,取得新平衡。

這是把 AI 視為輔助工具的角度,若退十步,AI 當真強大到 100% 取代白領工作,同樣的事交給人來做顯得多餘且不恰當,某些工作職位確實可能完全消失,但通常也會衍生其他新需求、新的工作機會。像是人力三輪車在汽車普及後,九成九的人力車伕都失業了(剩下日本淺草還有),但多了計程車司機這種職業,概念相似,工具與技能不同,一種職業消失,但出現新的工作機會。

「會不會被 XX 取代?」這個命題一直都在,並不是有 AI 才出現,已在歷史反覆上演過。以總體社會角度得考量工作機會消失的人是否為弱勢、有無能力學習新技能轉行?長此以往發展貧富差距會不會加大,導致社會動盪?但這已不是你我能控制及輕易改變的層次(在民主社會要透過選票或抗爭間接影響),擔心害怕也沒用,還是回到個人角度看看自己該做些什麼比較實在。其實該怎麼辦大家心知肚明,面對無法避免的衝擊,保持開發心態,接受改變積極學習新工具新技能,努力保有競爭力就能存活,跑不過熊,但跑得比其他人快就行了。你說這個想法老套消極又自私?啊不管在職場商場社會人生,不是一向如此?不然呢?

thumbnail

註:上圖是 Bing Image Creator 產生多組圖片,挑選兩張經人工剪裁合併修圖而成(下方為原圖)。當 AI 產生的結果不夠理想,加上少量人工校正潤飾獲得滿意作品,便是我所謂現階段讓不完美 AI 工具發揮最大效益的省力做法。


Comments

# by Chris Torng

我強力推薦 Tomas Pueyo 文章,他每篇文章都能給我全新的觀點,這是我唯一付費訂閱的作者。 這一篇免費文章談到 AI 取代工作 When Will AI Take Your Job?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when-will-ai-take-your-job 我挑了以下重點,以下是 Edge 翻譯: 1. 自動化的到來通過消除一些人工任務來提高生產力(= 降低工作力成本)。 2. 這降低了產品的成本。 3. 如果有競爭,這會增加品質並降低價格。 4. 需求飆升。 5. 需求的增加創造了更多的工作,以至於公司需要僱用人員來完成尚未自動化的任務。 6. 但在某些時候,質量和價格的提高使需求飽和。人們不想要更多的產品。他們不再購買更多。 7. 但生產力不斷提高。越來越多的任務是自動化的,但銷售量並沒有增長那麼多。 8. 就業率下降。 --- 推動創造就業機會和破壞自動化的基本力量: 1. 生產力提高的速度有多快 2. 有多少潛在需求 如果有很多潛在需求,你可以繼續以更高的生產力充斥市場,它會吃掉一切。 如果潛在需求很少,生產率的提高將覆蓋它。 如果生產率增長非常快,它將淹沒潛在需求並進入就業破壞模式。 --- 同作者近期其他 AI 未來趨勢文章也相當推薦一讀: 🔒 How Fast Will AI Automation Arrive?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how-fast-will-ai-automation-arrive Can We See the Impact of Automation in the Economics Statistics?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automation-impact-on-economics-stats 🔒 Automation: Fear of the Past, Economists’ Mistakes, and More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automation-fear-of-the-past-economists Infinite Intelligence Solves Most Problems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infinite-intelligence 🔒 Future Humans Are Sporadic Indulgences https://unchartedterritories.tomaspueyo.com/p/future-humans-are-sporadic-indulgences 該作者文章都相當長,先前我還一直堅持看英文,近期都改看翻譯了。閱讀速度當然快非常多。看英文若不想花時間查單字也會漏掉一些資訊。看中文也會因翻譯失誤漏掉一些。我自己是選擇提升效率優於提升能力。

# by Jeffrey

to Chris Torng, 感謝分享!!

# by ykl

感謝分享!

Post a comment